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>信息门户(校内)
X
欢迎光临菠菜联盟论坛!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校庆专栏 > 正文

校庆专栏

【七秩华章•我与南师的故事】难忘的母校,一世的情缘

文章来源:宣传部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3年11月16日 点击数: 字号:

转眼间,菠菜联盟论坛迎来70周年校庆。一想起母校,我脑海深处的记忆就像潮水汹涌澎湃,又如美酒回味无穷。一切犹新,宛如昨天。是啊,难忘母校,更难忘与她结下的这一生一世的情缘。

结缘

1996年,少年轻狂而又满怀雄心壮志的我参加了高考,结果并不理想,公布成绩后分数仅比当年的本科最低录取线超出一分。在那个文科竞争超级激烈、本科院校仿佛已遥不可及因而感觉跌入人生灰暗的阶段,我庆幸自己最终成为万千高考大军中的幸运儿:广西师范学院(彼时母校的名称)中文系录取了我!于是,我成了那个生我养我偏远大石山村里头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。“读书改变命运”,我的意识中开始认识到这句话的科学性。小山村沸腾了,我和我的故事,注定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弟妹们学习的榜样、父母乃至乡亲们引以为傲的“谈资”。就这样,我和母校结缘。这是我人生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。

报到

九月的一天,从未出过远门的我第一次远离家乡乘坐着硬座大巴,在一阵阵翻江倒海的高度晕车中穿山越水赶往南宁报到上学。经过五个小时的颠簸,车辆抵达南宁。大巴车刚好路过位于衡阳路的母校后门,大门上“广西师范学院”几个遒劲有力的黑色毛笔字映入眼帘。我倍感亲切,便叫停下车。一进校门,眼前热闹非凡的迎新场面瞬间把我惊呆了:校道上人流如织,鼓声喧天;各色励志迎新标语迎风招展;中文系、政治经济系、外语系、数学系、地理系、物理系、化学系……每个系都派出了自己的迎新队伍,在运动场和校道上有序排开,摆擂一般各显神通,人人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意。当我走到写有“中文系”大红字样的系牌前,站在那里的师兄师姐们立即热情地迎上来嘘寒问暖,给虚脱的我递上热茶、“抢”走沉重的行李袋……经过片刻休息,他们随后带着我“一条龙”式完成了领表填报、缴纳学费、递交组织关系、购买生活用品、住宿等各种报到手续,顺带向我详细介绍学校教学楼、办公楼、图书馆、宿舍楼、食堂等各种建筑布局和现有设施状况。其中,一位始终面带微笑较为健谈的师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他叫邓东锋,中文系学生会副主席,是我在母校认识的第一个人。一个流程下来,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种回家的感觉,内心温暖如春。我正式“落户”师院,从此开启了新的人生,直到四年后学成毕业。

初识

报到伊始,有人说“师院太小,简直不像个大学,学校的大小步行半个小时就能丈量得到”,有人说“师院好破旧啊,学生宿舍楼不怎么样,公共浴室、公共卫生间,很多都是公共的,冬天只能洗冷水,连洗个热水澡都办不到(彼时,学校只有食堂定时专供热水,需要拎着热水瓶步行几百米去打),宿舍住宿八人间,条件太差……”,有人说“师院的名气在区内比不上广西大学、广西师范大学,可能跟广西民族学院都有差距,以后就业争不过人家”……不可否认,当时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,跟区内一些驻邕高校相比有点逊色。不过,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啊,应有的学习、生活基础设施都是具备的,兼有其他一些额外的“好处”:出入方便,上课方便,食宿方便,校内找地方办事也方便,不必浪费很多时间,更适合集中精力专注学习。住进学校没多久,我从系里的师兄师姐们那里获知,母校有一个亲昵的名字叫“师院”,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“师院人”。在学校各院系日常宣传中,我陆续接触到涌现在师兄师姐们当中的一些先进典型,让我观照到在师院就读的绝大多数学子,从不以校小简陋为意,始终做到从容面对以苦为乐积极奋进。所谓“方寸之地有章法,眼中世界皆可为”。“既来之则安之”的我也很快适应了学校的新环境,乐此不疲地像只小蜜蜂,在教学楼、宿舍、食堂、图书馆、宣传黑板报之间穿梭着。

师恩

师同再造,恩情难忘。大学四年,我忘不了先后担任过我们96中文本1班班主任的康治余、陈列两位老师。尽管风格迥异,但他们都认真履责,严格班级管理,督促引导同学们勤奋学习展望人生。我忘不了那些为我们操心不已辛勤付出的科任老师们,语言幽默妙趣横生的伍和忠、宾恩海、吴锡民、毛水清等老师,态度一丝不苟教学作风严谨的江业国、赵冰、彭云帆、崔永铭、李连进、黄献等老师,寓教于乐课堂氛围轻松活跃的吴隐林、陈祖君、王光荣老师……学习中,我日益体会到了师生之间的那份深情厚谊,甚至于未曾授过课的一些老师,也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。参加社团工作期间,我认识了严志强、龙妮娜、谭卫伟等老师,他们先后与我分享经验畅谈人生,给予前景规划指导。

成长

在母校,我学到了深厚的专业知识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我的专业课全程无挂科,成绩大多处于中上水平,个别单科优秀,先后拿到过学院的三等、二等、一等奖学金。我出口“夹壮”(本人壮族)、一直令我头疼的普通话,在通过一番苦练后达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“二级甲等”;与师范生专业息息相关的“三笔”(毛笔、钢笔、粉笔)书法技能亦表现得有板有眼有模有样。现代汉语、写作、普通话、现当代文学、古代文学、外国文学、美学、哲学、逻辑学、书法等课程学习对我更是影响深远,乃至成为了我日后参加工作成长进步的重要专业理论支撑。

同时,我的个人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。刚进校,我还比较胆小怯懦内心自卑,特别害怕与人交流,典型的社交恐惧症,想做一只埋头沙子的驼鸟。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。开学第一周,各种社团广招人马,我甚至连记者站都不敢报名,原因是担心当记者要采访,彼时我对记者的认识高度,仅限于采访和撰稿。后来,出于不怕写文章“爬格子”抱着试一试、锻炼提升自身的目的,我一口气报名参加了五六个学生社团组织的考核:因为五音不全普通话不准,现场表现不佳当场被师院艺术团否掉;因为报送文稿文笔尚可,一度通过《师生学生报》、团苑、《中文周报》的面试筛选,成为实习采编记者;因为象棋棋艺基础扎实,连胜考官两局,成为师院棋牌协会的会员。后来,又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期考核,《师生学生报》、团苑、《中文周报》都把我留了下来,成为正式记者。从事社团活动期间,我先后结识李万年、何娟、谭秀华、卢如光、咸志刚、罗觉珉、黄祖裕、莫俊忠、廖克武、梁中强、韦继进、陆永岗、阳远利、欧有萍等“风云人物”。他们中,有的有一技之长为人敬重,有的能力过人却乐于助人……在他们的影响和帮助下,我变得开朗、自信,逐渐成长为社团编辑、副主编、主编。点滴的成长进步,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学出来、干出来、练出来。

因为较好的综合表现,我在大四的时候被组织接纳,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。

爱情

母校是我和爱人之间名副其实的“媒人”。在这里,我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——玲子。中文系96级招生两个班,我在1班,她在2班。我们在时为师院“三大喉舌”(学院团委领导下,以宣传工作为主的三个学生社团组织:师院学生报、团苑和记者团)之一的团苑相识。我们一起交流文学、音乐,从《红与黑》《巴黎圣母院》到《雨巷》《再别康桥》,从理查德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,到《红楼梦》经典文段、中华传统诗词……平时,我们邀约一起去综合楼大教室学习,或者一起参加社团的黑板报出版……只有在周末,我们会在学院的大礼堂里看上一场电影。彼时没有太多的花前月下,相处很纯粹。两个人是志同道合的异性朋友,在一起的次数多了,于别人眼中,俨然形影不离的情侣。我俩互相珍视,引为知己;互相鼓舞学习,携手并进。毕业后各自参加工作且天各一方的我们,克服困难直接跳过风花雪月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。如今,夫妻相濡以沫已二十余载。单从这一点出发,我也真诚感恩母校,带给我的美好人生。

展望

大学四年一晃而过。吃过散学宴,夜色中的同学们纷纷抱作一堆哭成一团。无尽离愁几时休,只恨今朝成天涯。终到临别,大家又不免互相勉励,期待各自事业有成,盼望未来更好的相聚……廿年后,原来一起摸爬滚打的同学们,大多有着理想的发展:有的身着戎装,在祖国的某个角落挥洒青春热血默默戍守;有的成了记者,手拿录音笔扛着摄像机捕追日常歌颂真善美揭发假恶丑;有的成了律师,手执法律利剑坚持维护公平正义……而更多更多的“我们”,则执着坚守为人师表,站在三尺讲台传授知识桃李天下……每每难得的相聚,我们总会说出共同的名字,“师院人”。

铭记这所有的一切以及这一切的美好。如今的母校,校园校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。尽管因为发展的需要,母校已经更名为“菠菜联盟论坛”,但在我们的眼中,她的美丽一如既往、自信一如既往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她会越来越美!

【作者简介】韦耀辉,就读于中文系96级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。先后在广西公安边防总队防城港市边防支队、梧州边防检查站、南宁边防检查站等单位任职,历任干事、宣传纪检保卫科科长、政治处副主任、主任和副政治委员。退出现役(自主择业)后,曾任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东盟生产基地后勤部主任、广西智迪尔破产清算公司项目部经理。
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